气体灭火系统工作原理
气体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1. 火灾探测 :当防护区内发生火灾时,火灾探测器(如烟雾探测器、温度探测器)检测到异常信号并传递给气体灭火控制器。
2. 报警与联动 :气体灭火控制器接收到火灾信号后,会发出警报声光信号,并启动联动装置,如关闭通风口、停止空调等,以减少氧气供应和降低火势。
3. 延时启动 :控制器会设置一个延时时间(通常为30秒),以便人员有足够的时间疏散。这个延时也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启动气体灭火系统。
4. 释放灭火剂 :延时结束后,控制器打开气瓶的瓶头阀,利用气瓶中的高压气体(通常是氮气)打开灭火剂储存容器上的阀门,灭火剂通过管道输送到喷头并喷出,实施灭火。
5. 反馈与结束 :灭火剂释放时,压力开关动作,发出反馈信号给控制器。控制器同时发出灭火剂释放的声光报警信号,表示灭火过程已经开始。
气体灭火系统通过上述步骤,利用特定的灭火剂(如二氧化碳、氮气或七氟丙烷等),通过抑制燃烧链反应、降低氧气浓度和快速冷却燃烧区域来扑灭火焰。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剂有哪些种类?
气体灭火控制器如何设置延时时间?
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的应用场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