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月明千万里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月明千万里”的出处是哪里

月亮,这颗悬挂夜空的天然灯笼,似乎是古人心中最浪漫的灵感缪斯。为什么古人总爱用月亮来寄托情思?

就拿这句"月明千万里"来说,刘禹锡借一轮明月,将思念之情传递到千里之外。在没有微信、电话的年代,月亮就是最方便的"长途电话",想谁了,月亮就成了最佳的倾诉对象。

细数一下,李白有"举杯邀明月",苏轼有"明月几时有",连咱们的白居易也写过"共看明月应垂泪,一夜乡心五处同"。月亮成了古人最忠实的倾听者,承载着思乡、怀人、寄情的重任。

再想想,在交通不便的古代,月亮更是文人雅士们的社交工具。他们对着同一轮明月,写诗作赋,互相唱和,虽天各一方,却心意相通。

今天的我们,对着月亮,还能写出这样的情怀诗吗?或者说,现在的科技,是否让我们的思念变得便捷了,却也失去了这份浪漫的诗意?

月亮依然高悬,但那份诗意的孤独与思念,却成了最珍贵的奢侈品。

“月明千万里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月明千万里”出自唐代刘禹锡的《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(一作月夜寄微之。

“月明千万里”全诗

《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(一作月夜寄微之,忆乐天)》

唐代 刘禹锡

今宵帝城月,一望雪相似。

遥想洛阳城,清光正如此。

知君当此夕,亦望镜湖水。

展转相忆心,月明千万里。

作者简介(刘禹锡)
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